這條巷子看去,北村別有一番風味。
記者剛進白云區太和北村,就驚訝于它的干凈整潔,連被擱置許久的舊村,也幾乎看不到隨意丟棄的垃圾。不過,再干凈的舊村,也還是舊村,緊鎖的房門,幾無人跡的小巷,說明這里早已人去樓空,我們只能透過光滑的石板路,遙想當初的喧囂和熱鬧。根據《白云區太和鎮總體規劃(2004-2020)》,北村主要用地已被納入鎮中心區,村域南面地鐵3號線龍歸站即將開通啟用,民科園擴園在即,對北村來說,舊村改造恰逢其時。這邊人聲鼎沸,那邊卻人去樓空,這樣的“空心村”并非個案。
調查顯示,截至4月20日,白云區共上報包括“空心村”在內的舊村莊項目525宗,用地面積超過15萬畝,占全區“三舊”面積的60%以上,根據白云區統一部署,它們即將啟動全面改造。
文/圖 記者文遠竹 通訊員云宣
村民進新村空了舊村
太和北村共有7個經濟社,村民2000多人,面積為3400多畝,其中納入一期改造規劃的舊村大致位于村子中間部位,占地約280畝。北村經濟聯社黨支部書記徐國平介紹說,新村遷移始于上世紀80年代末、90年代初?!俺艘恍├先?,全村2000多人基本搬進臨近公路和城鎮的新村?!彼f,現在舊村內的房子要么出租給外來工居住,要么堆放雜物或閑置。
談起舊村改造,村民董先生臉上充滿期待。他說,大家最關心兩個問題,一是要確定一個合理的補償標準,二是要制定合理的改造規劃。北村村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,每天都有村民前來詢問什么時候開始改造。
據悉,目前北村舊村改造初步方案已上報區有關部門審批。徐國平表示,方案的基本思路是,民科園擴園和北村舊村改造一是要利益互沾,二是要優勢互補,達到資源的充分利用。按照初步方案,舊村拆除后,一部分地塊將作為安置區,用于村民回遷房建設,一部分用來進行配套設施建設,另一部分則將用于發展集體經濟,作為今后村民的生活保障和收入來源。
“鄉約”有600多年歷史
在北村西邊,兩棵參天大樹巍然屹立在一座規模宏大、別有風味的古建筑旁,這就是遠近聞名的北村“鄉約”?!班l約”占地800多平方米,重建于清同治二年,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?!班l約”的建筑風格獨特,人物花鳥磚雕栩栩如生,遠遠望去,花崗巖門夾石上鐫刻的對聯依然清晰可見。
村民徐老伯對記者表示,古代的“鄉約”就相當于現在的村委會。那時候還沒有村委會,村民們因為爭水、爭地鬧糾紛了,就會找來村里有威望的長輩解決糾紛。
據悉,和城中村改造不同,北村不是推倒重建,而是保留原有特色和舊村升級改造并重。徐國平對記者表示,除了對“鄉約”進行特別保護外,北村還計劃對村前大街沿線的祠堂、書社、古建筑進行保留,打造古建筑一條街。
舊村改造四大設想
設想一:舊村改造兩步走
按照初步設想,舊村改造將分兩步走:第一步,完成安置住房建設,樹立村民對舊村改造的信心,消除他們的疑慮,滿足他們的住房需求;第二步,結合民科園擴園契機,建設包括居住區和商業區在內的生活配套服務區,帶動北村升級改造。在此過程中,一些不符合規劃的工廠、集體物業也將被拆除,進行漸進式的改造。
設想二:建好物業搞創收
徐國平對記者表示,集體經濟物業建成以后,可以租給民科園,增加村民收入,也便于民科園分離企業園區和生活區,進行規范化管理。當然,村民也可以租賃這些集體物業,開店鋪,搞經營。至于改造模式,目前尚無定論,可以由村自主改造,也可以引入開發商。
設想三:村民收益翻一番
一位女孩騎自行車經過北村舊村寂靜的小巷,而這里通過“三舊”改造將會再現繁華。據了解,目前北村村民的股份分配收入、土地出租收益和福利待遇,加起來每年有1萬元左右。通過舊村改造,村民人均收入有望增加一倍以上。
設想四:高標準建安置區
徐國平介紹說,屆時安置區建設很可能按照“村在花園里面,花園在村里面”的標準來完成。13~15層的電梯房,小區式的管理,花園式的生活環境,這些都將大大提升村民的生活質量。